花山迷窟在黄山脚下屯溪东郊的新安江畔,有一片高不过一、二百米的小山,来到这里看到成片生机勃勃的绿色,据说这春天里杜鹃花遍布,秋天里紫薇花盛开,因此被人称为花山。但也有人说,那遍布于花山的奇峰秀石,从空中俯视极象一朵朵盛开不败的莲花常年盛开在新安江畔,因此花山也因奇石天成、状如莲萼而得名。花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,虽也风景秀丽,但也许是黄山的名气太大了,在黄山的光环遮荫下,花山着实是显得微不足道,以至于千百年来世人只知皖南有黄山而不闻花山之名。
据说在上个世纪中期,花山里发生过两件奇怪的事情,有位采药的农夫有次不慎跌入个极其隐秘的洞,此洞穴深不可测又奇大无比,二说当地另位农民不小心把鸭子赶进了一个山洞,洞口杂草丛生,野藤交错,又因淤泥封积,人难以进入,可被赶进洞内的鸭子后来却神奇地在花山脚下的新安江里出现了。从此,花山有迷窟便在当地民间开始流传,一直到了上个世纪末,而花山的迷窟才真正地被相继地发现,最后被人们探明就在那沿新安江仅长5公里的连绵山峰中竟有36窟之多。这些石窟当时被发现时,有的石窟洞口被淤泥堵塞、草木葳蕤,植被与山体浑然一体,毫无甚麽石窟痕迹;有的石窟洞口虽暴露,但洞内终年积水,幽深莫测,令人望而生畏。当地人虽然知道这山中有石窟,但怎麽也不会想到这小小的花山中竟有这麽多壮观奇特的石窟群,更没有想到这石窟中还隐藏着那麽多难解的千古之谜。
好吧,好奇的亲们今天就跟着我的境头,一起来来欣赏下花山迷窟到底有多么神秘与壮观咯!
从黄山脚下的屯溪,乘车大约40分至1小时左右就到达,刚进景区时看到有只小羊卧在道上,看到人群似乎也并不怕生,只是热情的游客们忍不住去打逗它。
当到达景区的第一个点24号石窟,还没进洞前我就被这里风景怡人及湖水幽绿所惊叹。
现在,我们开始坐船出发啦!
当我们进洞前,碰巧迎面回来的其它游客,洞口有段窄矮的人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过去。
看到他们,我心更迫不及待的想进去探一究竟。
果然没有让我失望,进来后发现里这里洞门面山路而开,呈扁长方形,宽约50米,高约30米,进深莫侧,宽绰这大,气势恢宏。6根石柱,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,它们成两排阵势支撑窟顶。如此四层,衍入地下,故有“二十四根”之名。洞内有水,深不见底。水中有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游鱼,其状多怪异。
去花山湖的路上,我们通过许多这样成架的葡萄园,如果果实成熟时,这也将会是另道奇特风景吧。
游花山湖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乘游艇直进湖心了,迎着和煦的阳光,踏着波光刻猕的浪花,让游艇沿着湖面缓缓行进,让人感觉走进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,湖面忽宽忽窄,忽蓝忽白。一会儿你就可以看见一片片山木树林立的水中风景,密密匝匝,彼此相依相偎,组成一片丛林。偶尔成群的鸳鸯慢游而来,突然还会飞来几只鸟或鹰,让人美不胜收。
穿过花山湖,看到一个水风车型在湖底下不时的转起,远看别有一番风景。
听导游说,花山谜窟的“谜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这些石窟由何人组织开掘?何时开掘?为什么要开掘这些石窟?开掘这些石窟后,数十万方开出的石料被送往何方?这些数量巨大的石料又是通过什么手段运输出去?正是因为这些鬼斧神工的千古奇观的重重疑团,使花山石窟享誉遐迩,成为黄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终于进入了花山谜窟的腹地。花山谜窟已发现36处,隐藏在树遮草封的山间,点多面广,形态殊异,与国内诸多著名的天然溶洞相比,花山石窟群均为古人人工开凿而成,巧夺天工,十分罕见。有两个石窟的洞口开在新安江的水中,成为水下石窟,扑朔迷离。
走进其中一个石窟,只见26根巨大石柱,俨然一座地下宫殿。窟内水汽清寒,清澈见底。地下长廊凉气逼人,洞口雾气弥漫,在灯光的照耀下,如入蓬莱仙境。
廊中有明潭、暗井8处,水呈翡翠绿色。在山路一侧的杂树草丛中,有两个洞紧贴在一起,中间仅有一块约0.2米厚的石壁间隔,因为洞中水呈胭脂色而被命名为“姐妹胭脂洞”。
花山谜窟已开发出来的只有几处,以地下宫殿和地下长廊两处最为壮观,里面曲折回绕,水清石险。地下长廊石窟中部的岩壁上,有一块宽3米、高2米的褐黄色与黑白交错铺设的图案,与其它地方灰白色的凿石剖面明显不同,酷似一幅层林尽染的图画。
在地下宫殿的一处岩壁上,可见尖喙鸟的石刻符号和砖刀型石刻符号,还有用来插火把照明小石洞,离地面有五六米高,旁边有烟熏的痕迹。古人攀爬那么高去点燃火把,着实令人费解。站立其间,感觉到这里好像是千百人议事的厅堂,谜团丛生,诡秘莫测。关于花山谜窟,不见任何史籍有片纸的记载,只有多种猜想并存于世,众说纷纭,见仁见智,这也给花山谜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
据说有人曾对花山石窟群中的凿痕花纹进行过临摹写生,结果发现,这些精美的凿痕花纹样式竟有18种之多,它们有的似天象中的云鳞、云团和云带,有的似自然山水中的水波、山皱和雨丝,有的似鸟兽的羽毛,有的似树叶的脉络,有的似鱼类的骨架,有的似人体的曲线轮廓,还有的似房屋中的瓦垄,等等。
在2号与35号石窟的游览中我没有刻意去数自己看到过多少种,但所见之凿痕均给人一种自然流畅之感,它们所凿的深浅竟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也恰到好处,其凿法又是那样的井然有序也老道娴熟,象是有一种近似自然天成的神韵无形地流淌浸润其中,即使是那很长很长的凿痕,也是那样的一气呵成,中间绝无断续的痕迹。在这些花纹中,有的豪放大气,有的清丽婉约,有的一泻千里,有的弧然回环,令人无不为此啧啧称叹。
醉在古洞谜团中在花山谜窟游览,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它那无处不在的神秘和神慧,直感觉呈现在眼前的都是天籁,让你困惑,也让你为之沉醉。有人说花山谜窟其惊世骇俗的震撼力、其石破天惊的冲击力、其扑簌迷离的诱惑力、其引人入胜的吸引力,是怎麽描述都不为过的,这话确实不假。否则,连个8岁孩童都忍不住拿着相机拍摄各种神奇美景呢?
洞口在山坳东侧的半山腰,呈虎口张开之势,立在山下仰望,却也感觉到有一种凛然之气直向游人扑来。8月初秋的皖南,在这山坳里依然感觉暑色蒸人,但进入洞口随洞内坡势而下,顿感凉气袭人,室内外的温差在洞口处交汇成腾腾的雾气,转身回望,令人如入仙境。
花山迷窟是当年由江泽民总书记命的。
立于这江的北岸向南眺望,有“花山迷窟”四个红色的大字隐现在那郁郁葱葱的山腰之上。今人在此修建了一条人行索拉吊桥,似一条银龙飞跨于新安江上,依山而建的桥头堡按徽派建筑风格而建,粉墙黛瓦、飞檐翘角,与那红色的字、青色的山、银色的桥、绿色的水,还有那幽幽的蓝天和片片的白云,在这千年洞窟之外的一方天地向世人横空勾勒着神慧的图画。
站在桥中,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天籁之韵蕴于其中,给人一种空灵也玄妙的感觉。
除了花山迷窟令人着迷外,站在桥上留下底下这片新安江景色,顿时如梦般的仿佛置身在画中。
离开时再回望这片神奇山坳,那徽派特色的角楼镶嵌着‘花山迷窟’四个大字格外显眼,在炎日的斜阳下灿灿地绽放着,周遭一片葱翠。我在想,以后有机会应该还会重来感受这里的每一种美。
当车子启动,路旁农家很多阿姨在卖当地特产,同伴们说这东西很鲜甜。
最后忍不住试了下,味道果然不错,只是为何我始终觉得这是黄透的‘苦瓜’呢?